盘点那些化身地铁站的景点(广州篇)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地铁站在装修设计上花心思,一部分地铁站更是成为了打卡点。广州地铁从2013年6号线开始尝试特色站,十年来从最初的文化墙到后来的全站“打包"处理。按开站时间倒叙,写下本人去过的,化身景点的地铁站~

是为序

彩虹桥站(8号线,2022.9.28开站)

彩虹桥A出口

彩虹桥C出口

彩虹桥C出口外壁

彩虹桥D出口

月台大字壁

月台大字壁

月台大字壁

站厅

站厅

站厅

站厅

作为与8号线北延段迟了近两年开通的地铁站,个人认为彩虹桥站可以说是全线乃至广州地铁最靓的地铁站之一。全站以“南越彩虹,不让姑苏”为主题,用了不同形式呈现“彩虹”,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与向老城致敬。

出口:已开通的三个出口用了三种不同形式表现“彩虹”——A出口马赛克瓷砖(酷似港铁彩虹站),C出口连续色带,D出口光栅幻彩。此外,A、C出口外壁还有广州城区的脉络图,从出口便已经与众不同。

站厅:天花板用波纹状装饰板配合色彩灯营造出颜色渐变的“彩虹”灯光,四壁在墙壁间加入射灯。厅只用几个大Y形柱作为主力柱支撑,使整个站显得异常开阔。

站台:除去与站厅一致的天花与墙壁风格,在大字壁的处理上加入抽象处理后的城区地图,且每幅大字壁的地图均不相同。

可以说,老城区(以后)新开的地铁站已经不多,所以虽然不算处于老城核心地带,但用彩虹桥站表现这一概念,亦算合理。

北滘公园站(7号线&佛山3号线,2022.5.1开站)

写这个之前纠结了好久.....从地理上看,此站不属于广州;但从线路上看,又是属于广州地铁线路。后来想想,既然羊角线路图有,而且站又标的清清楚楚“广州7号线”,好吧,甘它就算入广州篇吧~~

广佛同城在轨道交通上做得尤为优秀,各自的线路都深入到对方的境内甚至是市中心。当然,广州地铁年纪远大于佛山地铁,因此以广州线路居多,广佛线同7号线(佛山未有7号线,因此所讲的只能是广州7号线)便是个中典型,还有个擦边的佛山2号线(总站在广州南站,充其量外围)。7号线是佛山拥有的第三条地铁线路(有轨电车忽略),也是顺德首条地铁线路。为了迎接这条新线,顺德下足了功夫,一做做了两个特色站,首当其冲就是北滘公园。

废话讲完,入正题~

月台龙舟形状的吊灯

站厅主题摆设

站厅天花

站厅龙舟形状的吊灯

站厅主题摆设

北滘地处南番顺,河网密布,站点装饰从此入手,体现龙舟文化。无论月台定站厅,抬头可以见到一条条龙船,其实就是装修成龙船的灯。站厅中央有一组大型布景,由龙船船桨抽象而成,中有一个上端有地球的花坛,应该是寓意龙舟文化走向世界。旁边还有个概括水乡特色的布景“龙競渡,百洛峥嵘”,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另外,此站是两线换乘站,7号线同佛山3号线平行换乘,三岛四线的月台布局令站厅十分开阔。

大字壁

月台天花

站厅主题摆设

站厅主题摆设

特色地面瓷砖

站厅主题摆设

站厅周边百宝柜

与北滘公园相比,陈村较为逊色,只在天花同大字壁上稍加特色,以体现花乡。不过,陈村借助此站狠狠宣传了自己一把。站厅有个百宝柜,放着各种“橙子”周边,另有一个体现《三字经》源头的布景,构成站点装饰的全部。

番禺广场站(3号线,2006.6.28开站;18、22号线,2021.9.28扩建)

番禺广场本身是3号线的南边总站(虽然一两年内就不是),促使它出名的却是两条时速160km的地铁线路“大湾区最快地铁”18&22号线。18号线拉近了南沙与中心城区的距离,近60km的距离快车半个钟即达;22号线则是沟通起南站与番禺城区,未来北延段开通后将成为真正的机场快线。为了驾驭这两条地下高铁,羊角专门用了动车组来跑这两条线。

18号线磨碟沙月台

18号线磨碟沙站厅

18号线冼村站厅

22号线市广路月台

22号线市广路站厅

而在车站设计上,采用了高铁站与机场的风格,以致于当时报道中有乘客发现是“南站同款”、“换乘通道行出了机场的感觉”,这一风格迥异于其余线路,令人眼前一亮。配合两线定位,线条亦稍有不同,18是流线型天花,配合“大湾区”定位;22是方块几何图形,配合“南站快线”。至于大字壁,则重新采用毛笔字(为了排除电脑字体的可能性,专门对比过几个重复出现的字,表面上排除这一可能),这与上一次采用毛笔字站名已经过去了15年(旧2号线、3、4号线用毛笔字, 5号线开始崩坏,后来干脆弃疗用楷书)。

番禺广场换乘平台

番禺广场换乘平台中的图书馆

作为两线交汇点,番禺广场汇集了两线特点,设计尤其华丽:超高层距的换乘平台,无比炫眼的可变灯光流线型天花,搭配大型屏幕的升降机。其中一个换乘平台更是引入了图书馆,成为广州图书馆的分馆。于站台层,天花用了渐变色灯光,令到整个站台富有动感。

万顷沙站厅

除去番禺广场,万顷沙也是融合了两线的设计风格,流线型天花搭配几何图形内墙,这应该与最初设计时让22跨线运行有关。

天河公园站(21号线,2019.12.20开站)

站厅

站厅

站厅

站厅

时间再往前,回到2019年12月。那时8号线终于过江到河北,结束*千军万马逼人民桥”的历史(虽然现在依然全天候塞车);与此同时,另一条线全线开通,那就是21号线。

完全体21号线从天河公园去到增城广场,现在的员村一天河公园区间其实是借11号线的,为了提升通达性,目测明年就会还回去。21号线经由智慧城、广汕路入到增城核心地带,途中经历穿山入地再上高架,虽然景观不比14号线,但亦不差。线路走向令到站点装饰上呈现前半段科技感拉满,后半段田园风光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月台柱子有渔舟唱晚小景、车入站时灯光自动变亮后变暗等。

作为原定总站的天河公园,站厅的科技感则更胜一筹。目前开放的是21/11号线的部分,等13号线二期开通之后,这一“亚洲最大地铁站”就会完全呈现。站厅最显眼了的莫过于一个彩虹半球同一个金属质感带光环的行星球,走过去会发现就是一排电梯的“遮丑布”。另外,客服中心也打扮成圆台,配合四周抽象化的鸟(个人感觉是),新与旧完美融合。

南海神庙站(13号线,2017.12.28开站)

月台大字壁

站厅

南海神庙站所在的13号线是广州第一条用8卡车的线路,亦是增城区第一条地铁。现在的13号线对吾等老广州而言,在遥远的东方。不过若千年后,它将会自东向西穿过黄埔大道、东风路两条车流量超大的主干道,成为贯穿广州城东西的又一条大动脉,届时与之平行的5号线亦得以减压~

作为13号线的特色站之一,南海神庙在装修设计上与彩虹桥有点相似,站厅月台统一风格,都用到金属板作为墙面装饰,无论置身月台定站厅都恍如镜面迷官。当然,这不仅是单纯的镜面。南海神庙位于海边(旧时珠江十分宽阔,所处的扶胥港对出江面宽逾2km,堪比现在hk维多利亚港,称为海毫不为过),站体辅以大量水波线条,酷似在海底行走,别有一番风味。

南沙客运港(4号线,2016.12.28开站)

月台

大字壁

站厅木船

站厅

如果说南海神庙位于旧时的海,那南沙客运港就是位处真正的海边,珠江出海口边,4号线总站。

4号线是南沙第一条地铁,兼广州第一长距离高架线。列车从新造站后出地面上高架,一直去到金洲站后重新入地底,足足9个(以后10个,有个预留站)高架站。纵观全线网,能与之媲美的只有14号线。

南沙客运港站,则是羊角尝试全站打包设计的起点。在站厅中央矗立着一艘木船,寓意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木船周围环绕一圈圈抽象化的金属海鸥,辅以站体的海蓝色色调,更令人感觉位于海底。

来到侧式月台,稍暗的灯光,沙鸥翔集、蔚蓝墙壁相互配合,恍如海底的点点阳光。更特别的是,此站连大字壁都采用蓝色底板阳刻,十分特别。

后记

目前,笔者觉得能符合如打卡点的地铁站就这几个,如果要排个序,彩虹桥同南沙吝运港当属第一,其次则是另外几个。当然,广州地铁线网还有不少十分有特色的站点,如华林寺的禅境、陈家祠的抽象化岭南建筑,不一而足,有机会再细细道来。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